正文 此君记(古言 婚后 1v1 h)--初

正文 此君记(古言 婚后 1v1 h)--初

初春清晨的邯山,万物复苏,草长莺飞,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凉意。

段衡步出客房,看见远山妩媚,草木葳蕤。

这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景致。

他闭上眼,深深吸了一口山间清新的气息。

一切都很好。

他之前盘下的那两间铺子已经开始盈利,发往各处的拜帖也都开始有回音。

他飞快拨动着心中那把算盘,片刻之后,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笑容。

他看到一张锦绣辉煌的图画已经在他面前展开。

但还是不可得意忘形。

小心驶得万年船。

他又静立片刻,等理清了思路,才转身,准备继续学习。

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。

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。

“施主这边请,近日山上好多冬眠的动物都醒了,走路时定要先用树枝探路,否则若是惊到了虫兽,就是损人不利己的事了。毕竟人在世上是修行,动物在世上也是修行。败了自己功德事小,损了他人修行事大。师傅说这些蛇鼠鱼虫,若非实在惊慌饥饿,是不会无故伤人的,在路上遇到了,若是手里有食物,也要分给他们一点,这也是在给自己积功德。还有桃树李树一类,结出果子给世人享用,我们也要用心施肥浇水,它们感到我们的诚心,自然会结出更甜的果子,这是互惠互利的好事。好多人问我们邯山寺的桃李为何比别处香甜,其实就是这个道理。施主,我观你有些佛缘,不若在我们邯山寺修行一阵,休养生息,参悟佛法,这是其他地方修不来的大功德。”

舍己度人、互惠互利?

实在可笑。

这小沙弥好生聒噪。

段衡摇摇头,左脚刚刚抬起,就听见一个女声柔声道:“多谢小师傅带路,我都晓得了,就到此处吧。”

她的声音婉转清丽,带着说不出的温柔,段衡鬼使神差地转过头,想要看清是谁在说话。

只见那人头戴鸭青色幂离,身穿同色套头半臂,里头梨白的素稠长袖被晨间微风吹卷,露出一截雪白的皓腕,腕上玉镯摇晃,显出十分缱绻。

她正半蹲着身子,一手挎着竹篮,撑在膝盖上,一手手掌向上,托着几粒饴糖,低头与那胖墩墩的小沙弥说话。

段衡的喉咙不知为何干涩起来,他呆立原地,可以说是唐突地偷听偷看这二人说话。

是时,一阵微风吹过,她面前的幂离被吹起,轻薄的纱布下,小巧精致的下巴若隐若现。

风再大一点吧。

他的心里突然冒出了这个声音,随后,也许是上天听到了他的祈求,那阵风势渐强。

这次,他看到了她耳畔微微散落的鬓发,和耳垂上那颗小而醒目的红痣。

他从未有一刻这么感谢自己良好的视力。

可惜,这阵风很快就停止了。

小沙弥接过她手中的糖粒,两手合十,笨拙地行了个礼。

就见她摸了摸小沙弥的脑袋,转身朝山里去了。

她一个人去山里干什么?

看见那小和尚笑呵呵地原路返回,段衡想了想,回屋拿了一叠佛经并几块芝麻糖,看似不急不慢地走了过去。

“唔!唔唔!”小和尚嘴里还含着糖,看见有人,第一反应是赶紧销毁证据,结果险些被噎住,上不上下不下地翻着白眼。

段衡见状,赶紧拎着他脚踝把他倒挂起来,另一手拍了拍他后背心,小沙弥本来也卡的不深,被他一抖,“咳咳”地吐出两粒糖,掉在地上,沾上了灰尘,没法再吃。

原来他两颗糖一起吃,难怪这么容易卡住。

“我,我的糖……”小和尚死里逃生,第一反应却是心疼糖果,他肥厚的额头皱起来,幽怨又害怕地看了一眼段衡。

段衡脸上笑意温和,他从袖中取出那块包着红纸的芝麻糖,递给那小沙弥,“多有冒犯,还望小师傅见谅。”

这糖是邯山寺自制的糖,平日里都是卖给客人的,小和尚哪有机会吃到,此刻见到这一整块,两眼冒光,几乎是抢了过去,直接含在嘴里吃了起来。

“不,不知施主有什么事……”他口水泛滥,说话不清不楚,却还记得客人有事。

段衡把那叠手抄佛经交给小沙弥,“前些日子应寺内主持要求抄了些佛经,还请小师傅代为传送。”

啊,原来是送佛经啊。小事小事。

小和尚接过佛经就要走。

段衡按住他脑袋,他走了半天原地踏步,不由警惕地回头看一眼段衡,“请问施主还有事吗?”

段衡又取出一块糖,放在他眼前,诱惑般问道:“不知贵寺后山有什么山珍?近日总看到有人携着篮子满载而归,实在有些眼馋。”其实是他编的,他哪有空注意别人满不满载。

小和尚此刻眼里只有那块糖,早就丧失了思考能力,他问什么,他就答什么,“后山最近有许多笋,刚才还有位女菩萨去摘呢。”

“如此……”段衡有意无意晃了晃糖,接着问,“那你知不知道刚才那位女施主叫什么?”

“这我哪知道,只知道是江爷爷的女儿。”

段衡还待再问,小和尚不耐烦起来,扭着胳膊挣扎,“你到底给不给我?!”

他知道也问不出什么了,便大方给了他糖,看着他蹦蹦跳跳地走远。

一转头,他浑身发烫,脚跟仿佛被铁钉钉在了地上。

她居然已经出来了。

篮中空空,似乎还没开始摘,就有事归返。

江玉卿刚踏进竹林,就后悔了。

父亲与此地主持交好,常常来此与老和尚手谈。

他来的时候,怕小玉卿待在家中不安全,索性把她一块带上。

他们一下就要下上半日,她无聊极了,便挎着小竹篮跟着火头僧来后山挖笋。

邯山寺在京郊,不算什么大庙。

一开始,只有附近几乎人家,会为了生计来挖笋。

后来,不知怎么地,人们都说庙里的笋是功德笋,吃了能延年益寿,包治百病。

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。

她许久未来,再来时,山上早就一片狼籍。

毕竟这座竹林也算是伴她长大,见此情景,她不由有些痛心。

看着填平了几处容易绊倒人的土坑,就回去了。

路上远远看见有个读书人模样的人站在路上。

也许是来赶考的举子?

她没有多想,怕与外人接触,远远贴着路边走了。

以后有空多来庙里看看吧。

也许还能多填几个坑。

绊倒人就不好了。

她这般想着,丝毫不知有人看着自己的背影失了神。

如果您喜欢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