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儒门女学阀(NP高H剧情肉)--8、茶坛盛会

正文 儒门女学阀(NP高H剧情肉)--8、茶坛盛会

明月未敢多看,只匆匆记下园长与孟先生的样貌。六家茶社便分别向乾位、坤位、围观百姓执道礼。

诸生背后,茶山碧绿澄澈,上接晴空下连碧野,气势恢宏极盛。山川披绿,万顷碧螺。

如今四月尾上,大叶茶新芽成熟,散发出暖热浓香。往年开场便是诸生采茶,今年误了日子,只用园长象征性采茶一盏表示。

采茶礼过后,八名妙龄茶女于茶社长案前捻叶烹茶。钗奁山中泉水清莹可爱,注入壶中汩汩作响。

天高云淡,金翎园园长张璧成向四方百姓执礼。张先生知命之年出任金翎园园长,同时留职仕途,有从七品朝散侍郎的功名在身。在衡州府内声誉鼎盛。

“蒙各位乡亲父老照顾,今岁大叶坛虽时逾半月,却也能趁春和景明之时召开。我金翎园六十四名莘莘学子如今就要向衡州父老乡亲交个底,大家不妨仔细瞧瞧,哪些个平日里顽皮无赖不读书的小混账混在其中。待施先生回去好生抽顿手板子。”

张院长一开腔就逗得乡亲们直笑。张璧成大腹便便,说起话来十分有趣。明月也没想到金翎园的园长会是个极爱说笑之人。这头会听他说话就能使人产生亲近之意,想必在官场文坛之中,极其逢源。

张园长示意施先生布茶,茶会便正式开始。

施振海是六十四名学生的主教老师,虚岁四十五,白净儒雅极爱干净,与大儒孟之悌一起主持坛会。

一众茶女沏茶一盏分别奉于六社条案之上,六社茶王之前。意在标明各社主位。

六社学生案上外挂着六十四只玉牌簪签,其上刻有对应的茶名。一眼望去六社茶王分别是“红种云萝”径山、“闽盖吉袍”决明、“华顶雪”榴叶、“白鹭牡丹”天目、“日铸雪芽”稚冠、“敬亭绿雪”松萝。

“径山乃甲字榜一萧昂。”身旁的燕昭王小声讲解,“上届茶王也是他。”

明月闻言仔细打量萧昂,君子如玉,温文尔雅,通身贵气,想来门第不菲。富贵之气,富须三代养成,贵则须五代。丽阳城内并无萧姓大户,想必是外地求学而来。

身旁燕昭王好动,一时摸摸茶盏,一时左右找人耳语。被左边的刘蟾狠狠瞪过之后,便倾身往右边倪明月处靠拢。

“那闽盖吉袍的决明,是我姑父的二叔的姨娘家的小舅子。听说他三月不洗脚,从来不洗澡。”

“噗”明月一时没忍住笑出声。燕昭王年纪小且调皮,最爱与人玩笑。

对桌决明不知有无听到,向这边望了一眼。向子非以眼神示意明月、燕昭王二人停止玩笑。明月当下收回心绪,专心于大叶坛。

乾位张园长正展示为今岁大叶坛所作的《茶园赋》,正吟到“火前雪芽碗中春,晴日煎瓮一碧成。争锋活水戏三首,凤飞钗奁排云生。”二句,赢得满堂喝彩。

此二句连排三妙,第一妙“火前雪芽碗中春”化用前人诗句“绿芽十片火前春”。“火前春”即为清明前采摘的新茶,用在原属清明时举办的大叶坛,十分妥当,有称时合宜之妙。

第二妙,“争锋活水戏三首”化用前人“活水还须活火烹”一句。上接清明之火前春,下衔第三妙“凤飞钗奁排云生”。

“活水三首、凤飞钗奁”指茶艺凤凰三点头。表演者在注水冲泡时,将壶嘴由低而高连续不断点三点,一起一落间恰似凤凰点头,优雅灵巧。

由“活火”引出“活水”,再由“活水”引出“凤凰”,正有承启转合之妙。

而第三妙,“凤凰”又与钗奁山中“金翎园”暗合。钗奁山形似钗奁,金翎园则处钗奁之中,人杰地灵,宛如山中宝珠,奁中金簪。因此被丽阳城父老唤为“金翎园”,有钗于奁内待时飞之意,更有凤凰于飞之祝祷。

实际上“金翎园”并非书院正名,正名唤“寻真书院”,“金翎”一名只是衡州府人爱称而已。

这第三妙则是虚实耦合之妙,“凤凰”与“金翎”耦合,虚实相生,共祝学子扶摇青云。

“好句!好句!”身旁的燕昭王热烈为园长捧场,兀自欢欣鼓舞,茶园内外欢呼声绝绝不断。

张院长《茶园赋》作完,六社茶盏未凉。施先生起身向众人执礼。“去岁茶王径山以《云萝诗》拔得头筹。今岁大叶坛拟定‘清’、‘水’二字为题旨,诸生可适行发挥,文体不限。 ”

往年的题旨只有一字,今年有两字,想必是往年主题一致,造景也颇为相仿,做来做去别无两样。今年拟定二字题旨,诗文才大有可看。

题旨拟定后便是六社茶王打擂时刻,正剧即将开场。

此时六社都在商议该选哪一字。

“王责来选,既是本社茶王,选他擅长的就好。”向子非道。

王责道,“就选水字如何?品茶品水都好做文章。”

其余人皆无意见,向子非适当征求了明月等新生意见,就定下“水”字做题旨。

“‘清’、‘水’二字有何区别么?为何往届都是一字题旨,如今却有两字?”燕昭王有疑必问。

“多嘴小儿,选题之时怎不见你发话。”刘蟾从来看不惯燕昭王这等富家子弟,且燕昭王年纪轻,人也浮躁,活泼好动,不似腹内诗书万卷的正统学子。

燕昭王自知他素来厌恶自己,懒与他争执,便向明月说话。“明日阿兄,你可知‘清’、‘水’二字立意为何?”

“‘清’合‘水’本为一字。”明月说。

燕昭王终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,有些惊喜,小声道,“你竟也看出来了?方才为何不说?”

明月一笑,“你不也没说。”

旁边阖目静坐的朱望经默默在心中记下一字。

如果您喜欢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