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— 第200章

正文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— 第200章

于是原本归属于孙坚的那部分势力,事实上被孙家当时的顶头上司袁术交给了孙贲,也就是孙坚那位跟着他征战的大侄子进行管理。】

曹操:所以,原来在后世人眼中,孙贲是不出名到,必须要反复解释身份是谁的那种存在吗?

和孙贲其实是儿女亲家,让三儿子曹彰娶了对方女儿的曹丞相沉默了一会,回想起对面在赤壁之战之前,虽然不是由其本人,但其弟孙辅隐晦传来的,想要以儿子为人质确保自身平安的交易。

曹操:想起来了,他确实值得后世人不认识他……(心情复杂)

突然感觉这个儿女亲家结的有点后悔,当初嫁侄女也差不多,不应该挑孙策他四弟的。

应该换成他二弟才差不多啊!

微妙的不甘与惆怅.jpg

【尽管孙策在自己有能力之后,很快就设法重新收回了父亲的旧部,并在南下渡江的途中招募了不少新兵,进一步壮大着自己这脉的势力。

然而毫无疑问的是,孙坚和孙策交接之间的这段空档期,给了孙家宗室继续保持住自己实权的机会,错失了孙坚一脉彻底把控孙家整体走向的第一个节点。

所以,哪怕直到孙策身死之时,这样宗室掣肘的局面也没能得到完全的解决,也就给孙权十八岁接手江东埋下了第一个隐患——宗室叛乱。】

【比如,】

“孙暠。”

和天幕接近同时开口,周瑜缓缓地,替一旁回忆往昔、脸色越发难看起来的主公道出了那个许久不曾被提起的名字。

孙坚弟弟孙静的长子,孙权的堂哥,东吴曾经的定武中郎将。

在孙策死后,依仗着自己的兵力,打算趁着孙权还没建立权威之时干脆自立,引兵剑指会稽的反叛者。

“幸好当时虞翻——”难得干了件让他顺心的事,把孙暠劝降了。

孙权原本想说的话,在周瑜不赞同的目光中咽了回去,不情不愿改用了字称:“有赖仲翔之力。”

是当时人在富春的虞翻,心中分明为了孙策的死痛苦万分,还是坚定选择了原地守丧,并号召当地官员都不要前去奔丧,留下来稳定局势。

这才使得孙暠的进攻失去了先机,进而使得孙暠的内心得以动摇,从而保住了当时东吴的核心会稽地带。

“若是会稽有失,江东之乱还不知几l时才能平定。”

这么说着,他也想起几l分虞翻的才干来,语气也勉强温和了些许。

只是一想到虞翻对他哥一口一个“明府”叫得可甜,自称是“明府家宝”还不带害臊的态度,却偏偏能够得到他哥“今日之事,当与卿共之”,甚至被比作萧何的待遇,孙权就感觉一阵头疼牙酸,那份温和又因为心中的耿耿于怀而减弱三分。

孙权:不针对我哥对他的偏爱,毕竟我哥爱我。

孙权:可是对于虞翻对我的态度真的很有意见,很大意见。

对他哥,虞翻是真情实感连超过高祖都敢夸,愿意拿着长矛走在前面为他哥探路,愿意让当时与军队失散的他哥骑着唯一一匹马,自己跟在后头步行,甚至为了让他哥安心,不惜口出狂言称能日行三百里。

对他……

孙权忍不住心里翻了个白眼。

虞翻能跟他好好说话就是胜利。

直臣是真的直臣,谏言也是真的什么都敢说。

但是为什么孙权想到他就膈应?

当他哥珠玉在前告诉他虞翻其实很会夸人也很会委婉劝谏的时候,孙权听到的是完全没有语言艺术加工的直白辛辣……

这谁顶得住(。)

【顺带吐槽一句,我有的时候觉得孙权对于家族宗室……他给出的信任其实完全称得上诡异地高了,高到和他面对其他事情的疑心病比起来,简直反常。

可能是被亲哥惯得吧(。)对家里人过高的依赖和亲近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了。

这位孙暠老兄,他最后的下场是解除兵权软禁,不仅没牵连到他的弟弟们,甚至没牵连到他的子孙后代……

他的弟弟孙瑜、孙皎和孙奂,都因为很听孙权的话,成为了东吴的重臣,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
但是他的子孙,额,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,孙权托孤宗室一方的,脑子并不很好使的权臣……】

孙权:?

不好的预感在脑海中警铃大作,他眯起眼,坐直了身体,思维迅速回忆着后世人先前的论述。

然后愣在了原地。

【对,孙綝、孙峻那两,都是他的孙子。

emmmm,我不好评价,我只能说孙权你不计前嫌起来是真的很饥不择食、呸、“宽宏大量”啊。】

孙权:……

他面无表情:

想骂他在这件事上没长脑子可以直说。

因为他也想骂人。

第95章

“宽待孙暠并不是什么大事。”

周瑜敏锐地发现了身边孙权的心情,于是带着点安抚地开口。

“他到底在成事之前就已经被仲翔劝了回去,并没有对主公的基业造成大的损害。”

所以想要进行严苛的处罚,也没有什么特别合适的理由。而宗族之间的关系,尤其是共同创业的宗族之间的关系,总不能说是完全漠视亲情的冰冷。

于是孙权还只能从宽处理,就当顺手卖给孙静一脉一个人情——事实证明对面确实惦记并且感恩着这件事情,对他也称得上中心。

如果您喜欢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